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自吸搅拌釜式生物反应器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2-17 | 133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吸搅拌釜,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自吸搅拌轴旋转,利用中空搅拌轴的吸入孔将液面以上的气体直接吸入液体中,实现气液固三相的混合反应。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气体利用率,还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食品、医药和石油化工等行业,气相与液相的混合反应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以二硝基甲苯和乌苯美司等药品的生产为例,气液混合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纯度和生产效率。在工业生产中,气液流动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如何有效地实现气液混合一直是技术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供气方法,如强制通气和表面曝气,各有其局限性。强制通气虽然简单,但往往导致气液混合不充分,气体利用率低,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表面曝气虽然能提高气体利用率,但设备设计复杂,维护成本高,不利于长期稳定运行。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自吸式搅拌釜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自吸搅拌釜中,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自吸搅拌轴旋转,利用中空搅拌轴的吸入孔将液面以上的气体直接吸入液体中,实现气液固三相的混合反应。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气体利用率,还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自吸式搅拌器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搅拌器的高速旋转产生强烈的湍流运动,形成低压区域,从而吸引液面以上的气体进入液体中。这种设计使得气体能够更好地与液体混合,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由于搅拌器结构简单,运行维护也更加方便。

在化工设计中,考虑到釜内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对釜内三相流体的混合以及设备强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理论计算可以为设计提供基础,但大量的科学实验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针对传统化工设备体积大、零件复杂的特点,采用分析和模拟软件进行研究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搅拌釜类型:

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普通搅拌釜主要有两种,分别采用通气式和表面更新式。作为比较成熟的一类化工设备。机械搅拌釜以电机作为动力输出,带动搅拌轴旋转,实现搅拌釜内物料的混合。物料混合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温度和压强变化,主要通过罐顶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提高搅拌的工作性能。在利用搅拌釜制备化工原料的过程中,需要降低对反应介质的剪切损害。介质的完整性对原料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搅拌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搅拌桨叶对介质的影响。搅拌反应釜是通过搅拌实现物料反应过程的地方。物料在三相搅拌釜内进行混合,不仅需要考虑釜内混合情况还要考虑桨叶对釜内介质的作用。转速太高导致介质损坏,影响化工原料的制备。转速太低影响物料的混合。根据不同的进料方式,机械搅拌反应器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通气式

通气式搅拌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连接在罐体底端的通气设备将空气通入到搅拌桨叶附近,利用桨叶底部的气体分散装置将通入的气体打散,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旋转产生湍流动能将气体分散在搅拌釜内的介质中。通气式结构在化工设备中的技术比较成熟,因此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2)表面更新式

该类型的反应器的吸气原理是增大液体表面与气体的接触面积,达到气相和液相液接触和混合的目的。如图1.3轴流泵的循环管将分布在底部物料的液体输送到真空室进行表面更新,增大物料与液体的接触。表面更新式机械搅拌釜中影响吸入量的关键因素是搅拌桨的转速。桨叶转速越高,液体表面的湍流程度越大,与气体的接触越频繁。表面更新式气体量受真空室的影响,气体反应完成不能继续向搅拌器内通入气体。因此对物料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对需要大量气体参与反应制成的化工成品,不适合采用表面更新式搅拌釜。

搅拌反应器内的流体大多为多相流体系。单相流搅拌釜主要起到搅拌混合的目的,多相流搅拌釜釜内介质涉及物理、化学变化。对多相流搅拌釜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搅拌釜内流体的混合特性以及搅拌釜的功耗情况。通过分析搅拌釜的速度矢量图、固含率云图、湍动能云图对搅拌釜固液气三相混合搅拌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搅拌釜内多相流的局部气含率、气泡尺寸。对多相流搅拌器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实验时,釜内含有气液固三相的流动状态,测量各相流体流动状态时,干扰的因素很多。因此,很难对釜内的流体运动状态进行测量。

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涉及多相流混合搅拌的过程中,自吸式搅拌釜因其高效性而备受青睐。其运作机制在于,伺服电机驱动搅拌轴旋转时,气体被吸入并通过轴上方的吸气口进入搅拌釜的底部。在搅拌器的强力作用下,这些气体被均匀分散在搅拌桨叶周围,与液体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若气体未立即参与反应,则因浮力作用升至液面之上,随后再次被吸入搅拌轴上方的吸气口,如此循环往复,确保气体与液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混合与反应。

除了上述的自吸式搅拌方式外,还有一种定子结构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当搅拌轴旋转时,转子随之转动,气体进入搅拌轴空腔内与液体混合,形成釜中心处的强烈龙卷流型。然而,这种设计的效果受定子安装高度的影响显著。若定子安装过低,则其上部的介质难以充分混合;若过高,则可能导致介质在釜底沉积,影响整体搅拌效果。

在化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气液反应的搅拌装置,自吸式搅拌器因其独特的空心搅拌轴设计而广受欢迎。这种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作效率高,非常适用于化工生产。

自吸式搅拌器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化工生产,其在环境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处理水污染时,常采用活性污泥法。该方法通过自吸式搅拌器将空气吸入液体中,增加水体的氧含量,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这些微生物能有效吸附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水体环境。

此外,自吸式搅拌器还在精细化工领域得到应用。在这些领域,搅拌釜内同时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其中,固体通常作为催化剂存在。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产量,自吸式搅拌器能够显著增大催化剂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气体利用率至30%以上,确保液体与固体充分混合。

 

双吸涡轮搅拌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搅拌器容器和搅拌器。搅拌器包括外壳和内部构件。传动轴、搅拌轴、搅拌器、磁力驱动器、减速器等统称为搅拌器。

搅拌容器的零件主要包括筒体、换热元件及内构件等,搅拌釜实际工作过程中,搅拌容器为搅拌物料包括: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提供储存的空间。

传统的自吸式搅拌器运用了涡轮桨的设计原理,其工作原理与工业抽水泵相似。当电源接通,减速机驱动搅拌轴在搅拌釜内旋转时,涡轮桨凭借其独特的自吸能力,将漂浮在液体表面的气体吸引至搅拌器的吸气口。随后,这些气体通过搅拌轴的空心部分深入液面以下,在出气口位置,搅拌桨叶将气体打散并均匀分散至溶液内部,与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实现了搅拌器的自吸搅拌功能。

与传统的通气搅拌釜相比,自吸式搅拌釜的关键在于其采用了涡轮桨和空心搅拌轴这两个核心部件。空心搅拌轴上的吸气口和出气口设计,确保了搅拌釜内气体的循环反应,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气体利用率。这种设计使得自吸式搅拌器在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操作中,气体由于密度小、质量轻,容易直接悬浮在液体表面,而非与液体充分反应。尽管涡轮桨的自吸能力能够循环地将气体带入液体内部,但整体工作效率偏低,影响了产品质量。原因在于,当气体被涡轮桨叶引入液体时,其沿径向的流动速度较慢,导致气体难以有效地向四周扩散。这些气体往往迅速达到液体底部后又直接上升至表面。理论上,提高搅拌轴的转速可以增大气体沿径向的速度,但这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如上下平衡板虽然能增强桨叶的负压从而提高气体吸入效果,但同时却降低了气体的轴向流出速度。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对传统自吸式搅拌轴进行了优化设计。核心目标是提高气体吸入效率的同时,增强气体沿径向的流动速度,从而延长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通过移除原有的平衡板,并对出气孔附近的桨叶进行优化,确保气体能够沿着出气口的方向集中流动而不易分散。

改进后的自吸式搅拌器依然沿用传统的涡轮式搅拌器工作原理,但结构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上下平衡板与桨叶组成的气体流出空腔被替换为独立设计的弯叶型空腔。当搅拌器启动时,气体通过搅拌轴的吸气孔被吸入到搅拌轴底部,随后沿着这一新型的方形空腔进入液体中。方形空腔的设计使得气体能够以更高的流速被甩出搅拌器,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径向速度。这不仅增强了气体与液体的混合能力,还提高了气体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同时,搅拌桨叶的空腔采用了流线型设计,以减少液体对桨叶的磨损,并降低搅拌过程中的功率消耗,特别是在处理高黏度溶液时,这种设计能够显著降低搅拌器的工作负荷。

驱动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旋转使得流体高速通过搅拌器的方形空腔,方形空腔内部形成负压与空心搅拌轴上方的吸气口处形成压强差。气体受到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方形空腔,将原先液体的存在的空间填满,最后与搅拌釜内溶液充分混合。刚启动搅拌轴时液体分布在搅拌轴空腔内,随着转速的增加空心搅拌轴内的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气体填补高速离开的液体在受到下平衡板设置的桨叶作用下打散并分布在搅拌釜溶液内。增大与搅拌釜溶液的接触面积。下平衡板下方设计的桨式搅拌桨叶主要起到将气体与液体混合的溶液均匀搅拌的目的。

与传统的自吸式搅拌器相比,改进后的自吸式搅拌器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方形空腔结构,流体流出的初始速度增加有利于增大气体的径向速度。

2、在下平衡板下方设置桨式搅拌桨,有利于将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溶液均匀分散。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3、初始状态下分布于搅拌空腔内的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高速甩出方形空腔产生的压强差使得液体表面上方的气体空腔,与液体混合反应后少部分未反应气体通过搅拌轴离开溶液,然后通过吸气孔再次被吸到溶液底部形成循环自吸效果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反应器事业部

          13656137792(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Q  Q: 443294490

邮 箱:443294490@qq.com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2号

版权所有 © 2022 航烨能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4199号

年积累 质可靠

微信





淘宝店


咨询热线


地 点:江苏省泰兴市学院路36号(制造基地)

           江苏省镇江市塔山路2号  (研发销售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4号A座218室                         (售后服务)

电 话:反应器事业部

            13656137792(微信同号)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邮 箱:443294490@qq.com


江苏航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