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低温超导设备:解锁未来科技的 “零电阻” 密码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10-27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电流在导线中流动时,电阻总会导致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 —— 这是我们熟知的电学常识。但在极低温度下,某些特殊材料会进入 “超导状态”,电阻瞬间降为零,电流可无损耗地长期流动,还能产生极强的磁场。基于这一神奇特性诞生的低温超导设备,正从科研实验室走向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为解决 “高能耗”“强磁场” 等技术难题提供全新方案。今天,我们就深入探索低温超导设备的技术核心、应用场景与未来潜力,看它如何以 “零电阻” 之力重塑科技格局。
一、低温超导设备的核心:在极寒中实现 “零电阻” 突破
要理解低温超导设备,首先需要掌握其底层原理 ——超导现象与 “低温” 的强关联。并非所有材料都能实现超导,且超导状态的实现往往依赖严苛的低温环境,这也决定了低温超导设备的技术特性。
1.1 超导现象的 “两个关键”:临界温度与临界磁场
超导材料要进入超导状态,必须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 临界温度(Tc):这是超导材料的 “门槛温度”,只有当温度低于 Tc 时,材料才会失去电阻。低温超导材料的 Tc 通常较低,例如常用的铌钛(NbTi)合金 Tc 约为 9.2K(约 - 263.95℃),铌三锡(Nb₃Sn)合金 Tc 约为 18.3K(约 - 254.85℃),需依赖液氦(沸点 4.2K)或制冷机维持低温环境;

  • 临界磁场(Hc):当外界磁场强度超过 Hc 时,超导状态会被破坏,材料恢复正常电阻。低温超导材料的 Hc 普遍较高,如 NbTi 合金在 4.2K 时的 Hc 可达 15 特斯拉(地球磁场约为 0.00005 特斯拉),这也是其能制造强磁场设备的关键。

当材料同时满足 “温度低于 Tc”“磁场低于 Hc” 时,就会展现出两大标志性特性:
  • 零电阻效应:电流通过超导材料时无任何热损耗,例如用超导导线绕制的线圈,通入电流后可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长期维持电流流动(称为 “持久电流”);

  • 迈斯纳效应:超导材料会完全排斥外界磁场,使磁场无法穿透材料内部,从而实现 “磁悬浮”—— 这也是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核心原理。

1.2 低温超导设备的 “核心组件”:从材料到制冷系统
一套完整的低温超导设备,并非仅由超导材料构成,而是由 “超导核心 + 低温保障 + 控制系统” 组成的复杂系统,三大核心组件缺一不可:
  • 超导材料与器件:这是设备的 “心脏”,根据用途不同分为超导导线、超导线圈、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等。例如,超导导线多采用 “铜基复合结构”—— 将 NbTi 或 Nb₃Sn 超导细丝(直径仅几微米)嵌入铜基体中,铜既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在超导状态被破坏时 “分流” 电流,避免设备损坏;

  • 低温制冷系统:这是维持超导状态的 “保障”,分为 “液氦制冷” 和 “制冷机制冷” 两类。液氦制冷通过直接浸泡或循环液氦为超导器件降温,制冷效率高,但液氦成本昂贵(约 200 元 / 升)且资源稀缺;近年来,“脉冲管制冷机”“斯特林制冷机” 等干式制冷技术逐渐成熟,可直接将温度降至 4K 以下,无需依赖液氦,大幅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 测控与保护系统:超导状态对环境极为敏感,微小的温度波动或电流过载都可能导致 “失超”(超导状态破坏),因此需实时监测温度、磁场、电流等参数。当监测到异常时,保护系统会迅速切断电流或启动 “失超保护电阻”,避免设备因瞬间产生的大量热量烧毁。

二、低温超导设备的应用:从医疗到能源的 “技术革命”
凭借 “零电阻” 和 “强磁场” 两大特性,低温超导设备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攻克的难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 “关键变量”。
2.1 医疗领域:让影像诊断更精准,肿瘤治疗更高效
在医疗领域,低温超导设备的应用最为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超导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超导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
  • 超导 MRI 设备:传统 MRI 设备多采用常导线圈,磁场强度通常为 0.5-1.5 特斯拉,而超导 MRI 的磁场强度可达 3.0-7.0 特斯拉,更高的磁场意味着更清晰的影像分辨率 —— 例如,3.0T 超导 MRI 可清晰显示大脑神经元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更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同时,超导线圈无电阻损耗,设备运行时的能耗仅为常导 MRI 的 1/3,每年可节省数万元电费;

  • 超导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质子和重离子射线在进入人体后,会在特定深度释放大量能量(称为 “布拉格峰”),可精准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要加速质子重离子至治疗所需的能量(通常为 200-400MeV),需要强磁场约束粒子轨迹 —— 超导磁体可提供高达 5-10 特斯拉的磁场,相比传统电磁铁,体积缩小 50% 以上,能量损耗降低 90%,让质子治疗设备从 “万吨级” 缩小至 “千吨级”,更易在医院部署。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000 台超导 MRI 设备投入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 3.0T 超导 MRI 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在肿瘤治疗领域,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甘肃重离子医院等均采用了国产低温超导磁体,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 能源领域:推动电网 “零损耗” 传输与核聚变 “人造太阳”
能源领域是低温超导设备的重要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 “超导输电” 和 “超导磁约束核聚变” 两大方向,为解决 “能源损耗” 和 “清洁能源” 问题提供新思路:
  • 超导输电电缆:传统高压输电线路的损耗率约为 5%-8%,我国每年因输电损耗浪费的电能超过 1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半年的发电量)。而超导输电电缆采用液氮或液氦冷却的超导导线,输电损耗几乎为零,且输电容量是同等截面传统电缆的 3-5 倍。例如,上海临港已建成国内首条 10 千伏高温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注:高温超导需液氮冷却,低温超导需液氦,此处为补充说明),而低温超导电缆则更适合用于 “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如连接跨区域的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

  • 超导磁约束核聚变:核聚变被视为 “终极清洁能源”,其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的反应,将氢的同位素(氘、氚)加热至数亿摄氏度,使其聚变为氦并释放巨大能量。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需要极强的磁场 —— 低温超导磁体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 “人造太阳”)项目中,就采用了超过 1000 吨的 Nb₃Sn 超导材料,绕制的磁体可产生 11 特斯拉的强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真空室中,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提供关键支撑。

2.3 交通与科研领域:磁悬浮列车与量子精密测量
除了医疗和能源,低温超导设备还在交通、科研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
  • 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迈斯纳效应,超导列车可悬浮在轨道上方(悬浮高度约 10-15 毫米),消除轮轨摩擦,最高时速可达 600 公里以上,且运行噪音极低。日本的 “L0 系” 超导磁悬浮列车已完成时速 603 公里的试验,我国成都也在研发基于低温超导技术的磁悬浮列车,未来有望成为城际交通的 “新选择”;

  •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磁传感器,可检测到 10⁻¹⁵特斯拉的微弱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 2×10⁻¹¹ 倍),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检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微弱磁场变化)、生物磁测量(如脑磁图、心磁图,可无创监测大脑和心脏的磁场活动)、量子计算(作为量子比特的核心组件)等领域。

三、低温超导设备的挑战与未来:从 “小众” 到 “普及” 的突破路径
尽管低温超导设备已取得诸多应用,但要实现大规模普及,仍需克服 “成本高”“可靠性不足”“材料限制” 三大挑战;同时,技术创新也在为其开辟更广阔的未来空间。
3.1 当前面临的 “三大挑战”:成本、可靠性与材料
  • 成本居高不下:低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例如 Nb₃Sn 超导导线需要经过 “热处理”“拉丝” 等多道工序,成本约为 1000 元 / 米,是传统铜导线的 100 倍以上;此外,液氦制冷的运行成本高昂,一套中型超导设备每年的液氦消耗成本可达数十万元;

  • 可靠性有待提升:低温超导设备对环境极为敏感,振动、电磁干扰、冷却系统故障都可能导致失超。例如,超导 MRI 设备若发生失超,不仅维修成本高达数百万元,还会导致医院诊断业务中断;

  • 材料性能瓶颈:现有低温超导材料的 Tc 较低,必须依赖 4K 以下的极低温环境,限制了设备的应用场景(如无法在高温高湿的户外长期运行);同时,超导材料的 “载流能力”(单位面积可承载的电流)仍需提升,以满足大型设备(如核聚变装置)的需求。

3.2 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让低温超导 “更亲民”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低温超导设备正朝着 “低成本、高可靠、广应用” 的方向发展,三大创新方向值得关注:
  • 制冷技术升级:“无液氦制冷” 将成为主流,新一代脉冲管制冷机的制冷功率已提升至 10 瓦以上(4K 温度下),可满足大型超导设备的降温需求,且运行成本仅为液氦制冷的 1/10;此外,“混合制冷技术”—— 将液氮预冷与制冷机深度降温结合,可进一步降低能耗;

  • 材料与工艺创新:一方面,研发 “高性能超导材料”,如通过掺杂、调控微观结构提升 Nb₃Sn 的载流能力;另一方面,简化制备工艺,例如采用 “涂层导体” 技术,将超导薄膜直接沉积在金属基带表面,大幅降低导线的生产成本;

  • 设备小型化与集成化:针对医疗、科研等场景的需求,开发 “小型化超导设备”,如便携式超导 MRI(重量从数吨降至数百公斤)、微型 SQUID 磁传感器(体积缩小至芯片级),让超导技术从 “大型实验室” 走进 “基层医院”“工业生产线”。

四、结语:低温超导设备 —— 开启 “零损耗” 时代的钥匙
从医疗诊断的精准影像,到能源传输的零损耗革命,再到核聚变的 “人造太阳” 梦想,低温超导设备正以 “零电阻” 的独特优势,打破传统技术的边界,为人类解决能源、健康、交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新路径。
尽管目前仍面临成本、可靠性等挑战,但随着制冷技术的升级、材料工艺的创新,低温超导设备必将从 “高端小众” 走向 “规模化应用”。未来,当超导磁悬浮列车穿梭于城市之间,当超导电网实现 “零损耗” 输送清洁能源,当超导质子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 “常规选择” 时,我们将真正进入一个由 “低温超导” 驱动的 “零损耗” 科技时代。
而这一切,都始于对 “极寒” 与 “零电阻” 的探索 —— 低温超导设备,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人类突破自然限制、追求更高效率的智慧结晶。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Q  Q: 443294490

邮 箱:443294490@qq.com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2号

版权所有 © 2022 航烨能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4199号

年积累 质可靠

微信





淘宝店


咨询热线


地 点:江苏省泰兴市学院路36号(制造基地)

           江苏省镇江市塔山路2号  (研发销售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4号A座218室                         (售后服务)

电 话: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邮 箱:443294490@qq.com


江苏航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