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航烨能源低温制冷技术:规模化氢液化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7-30 | 1516 次浏览 | 分享到: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有效战略途径,随着氢能被纳入我国能源体系范畴,氢能的广泛商业应用即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受限于氢的物理特性,氢能利用过程中的高能量密度储运技术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液氢作为储氢密度最大的方式,其规模化制取技术是解决氢能应用环节中高效储运和规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氢,作为一种无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其资源丰富且可再生,燃烧后唯一产物为水,展现出对环境极为友好的特性。随着氢能需求在终端应用领域的急剧攀升,其高效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氢的物理特性限制了其高密度储运技术的发展,成为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障碍。为此,规模化氢液化技术应运而生,被视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途径。

液态储氢技术,凭借其卓越的储氢密度,成为当前氢能存储的优选方案。相较于高压气态储氢的复杂性和固态、有机液态储氢的不成熟,液态储氢在能量密度、储运安全性、成本效益及长距离运输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体积能量密度远超高压气态氢,储运压力显著降低,且汽化后氢气纯度高,极大地促进了氢能的高效储运与规模化应用。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规模化氢液化技术已实现商业化运作,液氢在交通领域的氢能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运输成本显著低于高压氢气,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优势。液氢加氢站以其占地面积小、运营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城市密集区域的布局。这些国家近年来新建的加氢站多数采用液氢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大规模氢液化设备的需求增长。

对全球液氢生产装置的现状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尽管产能分布不均,但整体呈现出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截至2021年,小型产能装置占比较大,但未来建设重心明显向更高产能转移。美洲地区,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在全球液氢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亚洲的日本紧随其后,而欧洲和其他国家的产能则相对有限。我国与印度在液氢生产技术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单套装置产能有待提升。这一现状既反映了全球氢能产业的竞争格局,也预示着未来氢能技术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机遇。

 

2.1 氢液化的基本原理概述

在工业领域,实现氢气规模化液化的核心机制主要依托Linde-Hampson循环、氦气逆Brayton循环以及Claude循环,并融合正仲氢转化技术,以确保液氢的长期稳定储存。

2.1.1 Linde-Hampson循环的解析

Linde-Hampson循环,特别是液氮预冷结合L-H节流的方式,作为工业氢液化的先驱技术,其特点在于设备精简、操作稳定。该循环在特定条件(1015MPa压力,5070K温度)下实施节流,能有效实现约25%的氢气液化率。然而,其能耗相对较高,非最优工况下单位能耗中位数可达68.1kW·h/kgLH2,能源转化效率则在3.0%3.4%之间。若条件理想化,如采用两级增压及双压预冷策略,该循环的单位能耗可显著降至12.1kW·h/kgLH2

 

                                             

2 三种基本氢液化循环的温熵图()和简易原理图()

2.1.2 Claude循环的优势

Linde-Hampson循环不同,Claude循环无需预冷即可启动氢液化过程,但实际应用中常结合低温预冷以提升效率。预冷后的Claude循环相较于L-H循环,能效提升50%70%,单位能耗低至29.9kW·h/kgLH2。此循环不仅产量翻倍,且以原料氢自身为制冷介质,较氦气逆Brayton法更为经济高效,尤其适合日产量超过5吨的氢液化生产线。

2.1.3 氦气逆Brayton循环的运作机制

氦气逆Brayton循环是对Claude循环的进一步创新,它以氦气替代氢气作为制冷媒介,构建独立的低温制冷循环。氦气先经液氮预冷,再通过多级透平膨胀机降温至液氢温区,最终通过热交换器将冷量传递给原料氢,促成其液化。此循环在理论最优状态下,氢气液化所需最小功仅为2.9kW·h/kgLH2,而实际运行中,随着装置产能的扩大及单体设备性能的优化,单位能耗有望降至6kW·h/kgLH2,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20%30%的区间内。

3氢液化装置能效趋势图

 

 

4双压Claude循环简易原理图

结论:

1)针对单体设备效能提升,我们可引入高性能压缩机、膨胀机及换热器,以优化液化流程。面对压缩机在液化过程中显著的不可逆损失(约20%),策略性地增加压缩机级数并配置中冷器,旨在实现更趋近等温的压缩过程,从而大幅削减此环节的能量耗散。同时,研发高效且成本友好的绝热技术,以最小化冷量流失,不仅提升了液氢的生产效率,还延长了其无损储存的周期。

2)在制冷剂的选择上,传统低温制冷与液化系统多依赖单一介质,而混合制冷剂系统的应用(如LNG行业广泛采用的方案)则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该系统通过混合不同沸点的介质,有效降低了不可逆损失,提升了整体效率。低沸点组分在低温下自然液化,既规避了高压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与高昂设备投资,又简化了操作流程。

3)针对制冷循环的优化,我们倾向于采用Claude循环,并通过多级串联或增加膨胀机级数的方式,来强化液化效果,减少系统内的不可逆损失。为了进一步降低氢液化流程的能耗,策略性地减少或避免回流氢的循环使用,如德国Leuna装置所示,直接在末级换热器出口生成液氢,并通过节流技术实现其过冷态,从而实现了能耗与效率的双重优化。

4)在氢能供应链的构建上,我们倡导与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制冷、做功及热力循环过程,与氢液化过程中的预冷与低温制冷环节紧密结合,以此降低气源压缩等关键环节的能耗。同时,探索多种混合/模块化制冷模式,为预冷过程提供稳定高效的冷量支持,推动氢能供应链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浪潮中,航烨能源公司以其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创新的技术实力以及深厚的行业积淀,持续引领着能源行业的绿色变革。我们致力于成为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卓越提供者,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航烨力量。展望未来,航烨能源将继续秉承“科技驱动绿色未来”的核心理念,携手各界伙伴,共同开创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新时代。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反应器事业部

          13656137792(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Q  Q: 443294490

邮 箱:443294490@qq.com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2号

版权所有 © 2022 航烨能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4199号

年积累 质可靠

微信





淘宝店


咨询热线


地 点:江苏省泰兴市学院路36号(制造基地)

           江苏省镇江市塔山路2号  (研发销售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4号A座218室                         (售后服务)

电 话:反应器事业部

            13656137792(微信同号)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邮 箱:443294490@qq.com


江苏航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